首页 > 历史文化 正文

历史文化

故乡的风

稿件来源: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: 2025-10-14 11:50:49
分享至:

  故乡的风,在过去日子里,曾是许多人的梦魇。

  冬天是风的季节。北风裹挟着寒流,一次次从原野呼啸而过,却像一个匆匆过客,不留下一点足迹。曾经,裸露的土地在风的淫威下,显得更加萧瑟贫瘠,唯有一团团枯草和飞舞的沙尘在旷野中狂欢。这时候,人们就格外盼着下雪。下雪之后,天地就变得格外清朗。即使有风,也不过吹起一道道雪线。

  到了冬春之交,故乡的风就更加肆虐起来。寒流和暖流在这片苍茫的土地上互相撕扯着,你不让我,我不让你,开始一场持久的争夺战。苦了刚熬过寒冬的人们,面对着上蹿下跳的温度无所适从。乍暖还寒的骗局,让人防不胜防。天气预报中,几乎每天都有沙尘预警。初中时学《中条山的风》,称中条山的风是“一天进嘴四两土,白天不够夜里补”,在我感觉也不过如此。好不容易等到风停,已经到了夏季。故乡的春天是短暂而隐蔽的,仿佛冬天过去就到了夏天。

  故乡的风是粗粝的。大的时候飞砂走石,打到脸上生疼。沙尘暴来临时那种弥漫天地的苍黄,让人近乎窒息。更可怕的是黑风暴,一旦刮来如万丈乌云贴地翻滚,黑压压的骇人魂魄。锋芒所到,漫宇一片漆黑,咫尺之外不能见物。强劲的风力,甚至会把牛羊和孩童刮跑。黑风过后好几天,空气中还充满土腥味。

  幸好黑风暴并不常有,大的黑风暴几十年也难得见一次。多年前,沙尘暴虽然狂虐,终究挡不住季节的脚步。当暖气团牢牢把控局势,风也就柔和起来。这是一年里最好的时节,草长莺飞,柳绿花明,在风寒料峭中成长起来的草木,无不欣欣然迎接属于自己的季节。虽然成长得晚一些,却更加坚韧,更有力量。

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故乡的风也塑造了乡亲的外貌和性格。稍微上点年龄的人,个个都像油画里的《父亲》,脸上沟壑纵横,仿佛把岁月的风刻在了脸上。妇女们大多是红脸蛋,红血丝爬满脸庞。干旱缺水多风,让白皙水嫩与她们无缘。然而无论男人还是女人,都不怨天尤人,依然乐观积极地活着。既然命运已经注定,抱怨有什么用,还不如努力去改变。早年间战天斗地、栽树植绿、平整梯田,都是靠着人力一步一个脚印夯出来。风粗糙了人的皮肤,却也磨砺了人的意志。无论怎样吹,只要这天地人还在,明天的日子还要照样过。

  这些年,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,故乡的风也逐渐减少。山坡上随处可见的大风车——风力发电机——也让人们对风的态度有了很大改观。现在的风不再单纯是灾害的代名词,还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,源源不断的能源从一个个塬岇间送出,汇成奔腾的江河,运输到数千里之外的东南沿海城市,为生产生活提供强大动能。

  今年6月,故乡所在的区域实现了对腾格里沙漠的锁边合围。捷报传来,感慨万千,这是千年未有的盛举,更是几代人前赴后继顽强拼搏的丰碑!从孩童时期,便知道中卫的麦草方格创造了奇迹,实现人进沙退。如今年近半百,终于得知全面合龙,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!沙漠在麦草方格的围剿下一步步退缩,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肆虐。故乡的风也将越来越澄净、越来越驯服,更多地造福于人类社会。

  故乡的风,将会日渐轻柔、明媚,越来越让人喜爱了。(白云峰)

>>><<<